顯示具有 Worker's Movement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Worker's Movement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09/11/8

韓數萬工人抗議新勞動法

張樂
新京報
2009年11月8日

11月7日,韓國首爾,韓國工人面戴口罩在首爾立法機關附近示威,抗議政府實施頗具爭議的新勞動法。

數萬韓國工人7日在首都首爾舉行示威遊行,抗議政府明年計劃開始實施的新勞動法。他們指責李明博政府利用此舉來削弱工會勢力。

韓國政府最近表示,明年初開始實施新勞動法。該勞動法規定,允許每個企業組織多個工會同時禁止企業給全職的工會代表支付工資。這兩項條文已經在韓國社會爭論了十年之久,工會組織對此表示反對,使得新勞動法的實施時間一拖再拖。

7日,上萬名反對政府實施新勞動法的民眾在首爾的立法機關附近舉行集會,抗議政府的決定。媒體稱,不少情緒激動的示威者將頭髮剃光,以表達他們反對新勞動法的決心。

「我們將動員一切可能的手段去阻止政府實施新法,如果有必要,我們將組織全國總罷工。」韓國貿易工會聯盟發言人在示威結束後對媒體如此表示。

韓國貿易工會聯盟大約有90萬成員,是韓國兩大主要工會之一,也是這次示威的組織者。媒體稱,如果他們呼籲會員總罷工的話,韓國社會可能會出現動盪。

這位發言人還說,李明博的保守派政府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削弱工會的力量。韓國總統府以及勞工部目前尚沒有對7日的萬人示威活動發表看法。

韓國貿易工會聯盟估計,當天的示威共有15萬人參加,不過警方的統計數字則認為,參加示威的民眾只有6萬人。

儘管示威者情緒激動,並高呼反對政府的口號,但他們並沒有和警方發生衝突,示威遊行以和平方式告終。

2008/9/26

Labor unions protest in NY against bailout

Christian Wiessner

Reuters

Sep 26, 2008



NEW YORK (Reuters) - Hard hats, transit workers, machinists, teachers and other labor unionists railed against the U.S. government's proposed bailout of Wall Street on Thursday in a protest steps from the New York Stock Exchange.

Several hundred protesters yelled their enthusiastic support as union leaders decried a proposed $700 billion plan aimed at reinvigorating the credit markets by relieving financial institutions of distressed debt.

"The Bush administration wants us to pay the freight for a Wall Street bailout that does not even begin to address the roots of our crisis," said AFL-CIO National President John Sweeney.

"We want our tax dollars used to provide a hand up for the millions of working people who live on Main Street and not a handout to a privileged band of overpaid executives."


Signs read "No Blank Checks For Wall Street" and "Our Hard-Earned Pensions Are Not Up For Grabs." Protesters cheered repeated calls for the government to spend money on education, health care and housing as freely and readily as it was proposing to do for Wall Street.

"We know that the economic situation has to be solved. But we want a responsible rescue, not an opportunistic bailout," said United Federation of Teachers President Randi Weingarten.

"And that means, just like every single boss says to me, that there should be accountability for the teachers, then there should be accountability for Wall Street," he said.

"The bailout is a sellout unless it includes the victims of the tyranny," civil rights activist the Rev. Jesse Jackson told reporters after the rally. "The homeowners need long-term, low interest rate loans and the restructuring of loans, not the repossession of homes."

"This is a Roosevelt moment," Jackson said, referring to former President Franklin D. Roosevelt's program to lift the United States out of the Great Depression. "It's time for reconstruction of manufacturing law, trade law and banking transparency."

(Editing by Daniel Trotta)


2008/9/4

走過20年,中時工會決定與其放爛工會不如光榮解散

蘇雅婷
前中時工會總幹
〔來源:台灣苦勞網: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26193〕


中國時報產業工會繼7月17日罷工投票以五票之差被否決後,8月27日再召開一次會員大會,以119票絕對多數通過自明(98)年一月一日起將工會解散。這兩次會員大會,工會徹底面對打罷工集體戰條件已不再,再加上主力會員流失嚴重,變成花瓶工會甚至資方工會的隱憂甚深,因此決定讓會員共同決定工會存廢。

8月27日當天,應出席人數為187人,至會議結束止親自出席有141人,出席率高達75%,其中高雄印刷廠就來了26人,僅3位有要事未能出席,已關廠的台中印刷廠也來了11人,3位不克前來。這次大會,工會將它定位為內部討論,沒有邀資方,也沒有邀上級工會等友會及工運團體,但報到時,資方勞資關係室主任崔盛國還是不請自來,顯見罷工案雖然失敗,資方對工會一舉一動仍戒慎小心、仔細觀察。

大會一開始主席史忠勇直接向會員揭露大裁員讓工會嚴重損兵折將,會員從187人減為137人,50人被資遣,12位理監事中就少7位,其中3位常務理事及常務監事也將離職,除了誰來接棒領導工會戰鬥外,年底再一波裁員也會讓工會縮減為80人,希望會員好好面對工會的去留。

顧問:我們還要堅持當初的戰鬥工會嗎?
工會顧問鄭村棋直接從三個層次分析工會不得不面對的現實,第一、當年戰鬥工會創會精神還能不能維持?第二、工會的性質要不要改變?工會並不是不能轉變為勞資橋樑工會和花瓶工會,但要先談清楚。第三、問自己:「我的利益是什麼?」「工會可保護我的利益嗎?」

鄭村棋以聯合報工會為例,說他早期曾是聯合報工會顧問,但當工會性質轉變時他便辭去顧問。當民生報停刊時,剛接工會理事長的徐國淦曾找他幫忙,透露自己跟資方協商完資遣條件時,資方竟詫異地問「就這樣而已喔?」徐國淦這時才知道原來過去勞資雙方會交換一套默契,例如資方原要給的條件是加發2.5個月,但工會幹部會跟資方說你只要宣布1.5個月就好,等工會跟你要求時,再宣布發2.5個月,也就是面子給工會,裡子給資方,鄭村棋稱讚徐國淦是還不錯的工會幹部,敢直接拒絕再扮演這種角色。其他如台塑工會爭年終獎金時,也一樣會演出類似戲碼,他用此證明工會的存在不必然表示會保護工人利益,還要看工會的性質是什麼。致辭結束後鄭村棋即離開會場,交由大會繼續討論這個嚴肅的問題。

接著,大會放映由郭明珠全程跟拍剪接的大裁員抗爭紀錄片,影片清楚呈現工會起兵再戰、工會罷工就差五票到中廠弟兄關廠的落寞。

幹部:五大危機難以維持戰鬥路線,不要讓工會變成空殼工會
常務理事徐幹魁清楚地以投影片方式分析工會面臨的五大困境,包括:一、工會幹部流失九成,二、會員人數減少搭便車者的比例漸增,三、財務困難,四、基層小組組織崩解,五、在職會員參與率低,從可戰鬥變成只能看資方臉色協商的窘境。

徐幹魁說,理事會認為目前已是戰鬥工會的最小規模,不希望它未來變成空殼工會,所以提出兩個討論案,一為提高會費同時徵詢會員出來接任理監事的意願,另一則是將工會解散。理監事負責任的態度是主張解散工會;但是仍然開放空間給會員兩案同時討論決定。

討論一開始,同樣提案主張解散工會的高雄廠會員發言說明,當初高雄廠並非裁員單位,但是全廠會員支持罷工,一路過程中看到北部會員的冷漠,包括每次開會都是夜間工作、最遠的高雄廠會員來的最早又最多。他很愛這個工會,也希望工會存在,但是如果會員不願將會員調高到1000元,繼續維持戰鬥工會,他會忍痛決定解散工會。

工商編輯部會員也表示自己固然希望工會存在,在聯合報系工作時也加入工會,卻不曾見過工會理監事,更不曾知道工會開會的任何訊息。如果中時工會未來變成跟聯合報一樣,他會支持解散工會。

會員:伸頭一刀縮頭一刀,痛快作決定吧
另一名經歷中晚裁撤和618大裁員的編輯會員指出工會繼續存在兩大問題:工會目前實力沒有辦法爭取到區分會員、非會員權益的差別,未來更多非會員等著搭便車,不會有人願意加入工會。而編輯部的白領會員,「愛面子又龜毛」、「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若沒有「戰鬥型幹部」,贊成解散工會。

當要決定以多少比例決定工會解散時,有位即將離職的會員認為將離職者來決定工會去留立場尷尬,所以提案希望離職者迴避,僅由留任會員決定,但他的發言隨即引發坐在他身旁「留任」會員反彈,認為大家都是會員,不該剝奪別人的決定權。

主席史忠勇以及工會常務理事徐中元多次邀請九月一日之後留任報社會員,及支持工會繼續存在的會員發言,但是現場無人提出意見,最後,民權廠會員表示:這是重大的議案,就是依工會章程處理,「伸頭是一刀,縮頭也是一刀,大家痛快一點,不要再發生差五票的事情了」,罷工投票的五票之恨仍然是熱心會員的心中之痛。

結果:119票贊成工會解散
主席當場宣布會員報到數為127人,會員先以表決通過以二分之一多數決決定工會解散,再以119票贊成,超過出席九成通過工會解散,解散日就訂在明年一月一日。

大會也通過88萬元保留款用作陳文賢被非法資遣和工輿毀謗訴訟兩案之相關費用,並選任清算人負責解散後管理該筆基金。

走過20年,中時工會並不是頭一次面對自己的存廢,每當工會因資方壓力遭遇挫敗或工會結構不得不轉型時,都會負責任地和會員面對到底還要不要這個工會,想方設法突破工會經營困境。

這次,中國時報突然縮小規模,以「去蕪存菁」、「籠絡菁英」的姿態,讓撿排及印務藍領當道的時代提早集體結束;中時工會結束象徵的也是解嚴20年藍領及中高齡工會世代的結束,媒體產業趨向菁英化的新勞動型態正在開始,要走向什麼勞資關係,將是這些白領文化菁英所要面對的新課題。

中國時報產業工會 解散聲明

解散聲明
中國時報產業工會


7月17日工會舉行罷工投票,結果以5票之差罷工未能過案。工會唯一有效的抗爭行動做不出來之後,理事會必須負責任的把工會未來的可能發展向會員說明,並讓會員清清楚楚的做選擇、做決定。

8月27日的會員大會,會員以119票贊成,高於出席九成人數通過自98年1月1日起解散工會。

工會從民國77年9月4日成立至今一直自詡是個戰鬥工會,不是勞資的橋樑、也不是資方的傳聲筒。當年工會籌組時,曾發生勞方與資方激烈的爭取籌備委員,在付出三位工會核心發起人被解雇慘痛代價後,勞方終於取得工會的自主權,也奠定以藍領工人為主力的工會性質。

時報由盛而衰,員工從4000人裁減至今僅剩700餘人,未來留用目標是3、4百人。工會會員從全盛的1300多人到大裁員後僅剩137人,年底預估將被裁減至80人。理事會認真面對幹部流失九成、會員人數驟減、財務困難、主力會員流失、從可戰鬥變只能看資方臉色協商等的五大困境,分析過去雖然入會率只有三分之一,但靠著藍領工人有籌碼、有行動力,便足以捍衛自己工作權。但大裁員過後,留下的會員結構已變成以編輯部、業務單位和沒打過仗又年輕的民權印刷廠為主力,這些人參與工會向來消極,但面對日益強大的資方,當年創會精神恐怕難以為繼。

這次抗爭也讓工會清楚面對擴大吸收會員無望,因為當工會以專案降低入會費的方式召喚非會員入會齊抗爭時,新入會的55人當中,47位出自印刷廠、7位來自分類廣告,但裁員首當其衝的編輯部竟只有1位白領記者填入會單。目前500多名不加入工會者,大多數人還是盤算搭工會便車,尤其編輯部被留用的「菁英」工作者更不會以工會集體作為其生存之道。

如果要維持一個戰鬥工會,多數會員們必須有戰鬥力、需付出更多代價維持工會,並且願意擔任工會的戰鬥幹部。如果上述的條件不存在,會員也必須面對戰鬥工會的性質必須改變成花瓶工會的現實,要清楚做選擇。所以理事會分別就工會去留提出「提高會費」和「解散工會」兩個討論案,解散案最後以119票、高達出席大會會員九成以上的票數通過自98年1月1日起解散。

工會成立至今走過20年,今天我們親自解散這個我們熱愛的工會,仍是以一個戰鬥工會的身份來解散它,這是會員們的光榮與尊嚴:20年來,從創會到現在,我們一路自主、一路戰鬥、我們一貫,看清無力戰鬥時自行決定解散,這是鬥士們忍痛但卻最英勇的決定。

中時工會沒有了,不代表中時未來就沒有工會,也不代表工會的會員就此散去,未來的路還長,組織的形式可以很寬廣。

我們感謝這20年來會員的支持與參與,感謝所有投注時間、心力、熱情支撐這個工會的人,也感謝在我們有難時一直協助相挺的工會友會及工運團體。

非常感謝。

中國時報產業工會